来自深圳市的梁先生一纸诉状将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联通深圳分公司“)推上了被告席,这起案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隐情?
(资料图片)
梁先生使用联通20多年,因采用银行托管形式,联通每月自动扣除话费,他基本没关注过自己的话费账单。近日梁先生打开联通App时发现,自己正在使用联通公司几个重复的套餐,且有的套餐在他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开通的。
梁先生对“法度law”介绍,2013年5月,他在联通深圳公司办理“WCDMA(3G)-66元基本套餐B”,套餐月费66元,包国内流量60MB,国内通话200分钟。2019年1月1日,他办理了“广东畅越低消费餐-88元档升级版”,流量使用不限量。
此外,梁先生发现联通话费帐单中多了两项其并不知情的消费套餐业务。据其下载的联通App显示,2018年5月1日,梁先生的话费中增加了“叠加套餐包”,即“3G国内流量包-30元套餐-3G用户使用”,每月增加资费30元。2022年7月3日,话费中又增加了“互联网后向收入”,产品说明为:“月费25元,订购首月生效(非次月生效产品)、次月起自动续订,每月赠送健康类N选1权益(KEEP会员、急救权益、汤臣倍健营养品优惠券等)。无赠送话费流量及实体礼品”。
“我感到太奇怪了,就打电话到联通客服10010,客服回答说是我本人同意过的,我问有没有合约,客服回答说可能是我电话同意或点了什么链接。”梁先生回忆道,他对这两项套餐没有任何印象,“特别是2022年7月这项,因为时间离得近记忆比较清楚,我没有办理或同意过增加该套餐,如果说我是无意中点了什么链接,这不跟电信诈骗是一个性质吗?”
此后,梁先生向工信部进行了投诉。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下属的申诉处理中心介入调解,联通公司也多次和梁先生电话交涉,最后答应以现金的方式退还两个不合理套餐收取的全部费用。
梁先生对“法度law”说:“中国联通既是上市公司,又是国有企业。原则上来讲,每个人有义务从外部去监督它,使它拥有更加严格的内控制度。并且出现此类事件并非只有我一例,我就希望他们能够从公众角度,社会角度和公司规范经营角度真正合理合法处理这件事。我会把这场官司进行到底。”
梁先生的诉讼请求为,判决被告正式道歉;请求判决被告赔偿“叠加套餐包”项目损失4950元(每月30元x55个月x3倍);请求判决被告赔偿“互联网后向收入”项目500元(每月25元x6个月x3倍)等。
该案件已于2023年5月15号开庭。庭审现场,被告律师称:一、套餐之一是原告自己在联通App上订购的,套餐之二是原告在‘今日头条’上通过验证码定制的;二、原告事实上也消费了套餐提供的服务;三、联通作为国营大企业,不会欺骗消费者。
“我从来就没下载和用过今日头条,并且只是他们每次给我的方案一步一步的后退,步步为营,给我个人定制的个体化的方案,我一直没有同意,我并没有提给他们讲过我具体有什么要求。”梁先生补充道。
梁先生的代理律师、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范辰律师证实,“被告提供证据的日期超过了庭审规定的举证期限,且被告在法庭不能出示证据原件进行核对,以上两点被告证据不应该被采信。(被告说时间过去超过三年,没有找到App定制记录),而我们在联通营业部跑腿多次后拿到了超过了十年的历史资料。”
对此,中国联通相关工作人员向“法度law”回复称:“目前该案件已经进入到司法程序,一审刚结束,我们在积极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处理,但是法院结果现在还没有出来。以法院的判决结果为准。”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向“法度law”表示:“这种情况属于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制订购某种套餐服务收取费用,显然是侵权行为,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这种情况不属于欺诈。消费者要求这个退一赔三的情况估计是不会支持的。”
赵占领进一步表示:“所谓欺诈指的是,经营者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或者隐瞒了真实的信息,导致消费者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行为,但实际上像这种情况属于在消费者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订购相关的业务,所以他这个显然不是欺诈。”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告诉“法度law”:“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蓝天彬说:“本事件中,企业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企业应当尊重并重视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可以通过几种方式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一是拨打12315热线电话投诉反映,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二是到法院起诉,要求赔偿。”
“法度law”注意到,出现类似的事件并非只有梁先生一例。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湖南的梁先生用自己的身份证为奶奶办理了手机号,他今年3月查看奶奶手机账单时发现,该号码被开通了一项“流量叠加包”业务。此后,他通过联通客服了解到,这是“湖南乐享视频彩铃6元档”业务。梁先生称,奶奶的手机连网络都没办,却开通了这项业务,很不合理。此后消费者收到联通赔付的500元和涉事工作人员的道歉信。
此前据河南商报报道,来自平顶山的彭先生反映称,他用了十几年的中国联通手机卡莫名其妙被开通了增值服务,连续被扣了4月电话费,直至欠费停机才被发现。
对此联通客户服务部工作人员解释为,可能是其家属或者家中的小孩操作所致。通过定制的两项增值服务的名称来看,应该是游戏类产品,小孩操作的可能性较大。
可对此种解释彭先生并不买账,他问过家里的成年人,没人通过电视遥控器订购过玩具大世界和绘本星球这两项业务。此后联通所扣费用已全部返还。